首页 > 论文 > 医学论文 > 种糖果教案怎么导入,幼儿自然科学盐和糖的教案美观设计

种糖果教案怎么导入,幼儿自然科学盐和糖的教案美观设计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03 11:55:27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1,幼儿自然科学盐和糖的教案美观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2、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www.jy135.com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哪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师: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糖和盐都是白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幼儿自然科学盐和糖的教案美观设计

2,溶解的多少与快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不同;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正确实验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托盘天平、蔗糖、食盐、清水、小烧杯、搅拌棒、小匙、硬糖、冷水、热水、小锤子、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多少。 学生讨论设计试验。 教师演示。 学生设计试验,教师演示。 小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不同。 “搅拌与不搅拌”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水量、水温相同的杯子;(2)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3)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两个杯中;(4)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课件出示)。 “加热水和加冷水” 实验步骤:重复做上边的实验,但是要把其中的一杯水换成热水,并且都不搅拌。 4、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结:搅拌和温度对溶解有影响。(课件出示。) 三、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2、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搅拌;改变水温;将方糖捣碎。) 3、实验要怎么做?(1)搅拌:拿出两个杯子,都装满纯净的水,温度必须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2)改变水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量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并且都不搅拌。(3)将方糖捣碎:准备两块糖块,糖块的大小要一样,捣碎其中的一粒糖块,把两种糖块放在水温、水量一样的杯子中都不搅拌,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4、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先填上实验报告单,然后材料员根据实验报告单领取材料。根据实验提示,进行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总结:课件出示:A、搅拌能加快溶解;B、热水可以加快溶解;C、捣碎可以加快溶解。课后反思:哪一个溶解得快?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搅拌与不搅拌” “加热水和加冷水”两个对比实验,在教学时我特注重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对比实验,告诉学生“比什么?”、“那些条件应该一致?”、“那个条件即比较项应该有所区别?”并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和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相关知识的学习其实并不是这节课的首要任务。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把握住重点,才是这节课的成功所在。

溶解的多少与快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3,教案看一看怎么导入合适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仔细观察能正确辨认昆虫。  2、乐于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对昆虫有进一步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并出示课件图片,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间,常到花丛去上班,造出产品比糖甜。  提问:这是什么?(幼儿答对后出示蜜蜂的图片。)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  提问:这是什么?(幼儿答对后出示蜻蜓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都猜对了,那你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  小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二、结合昆虫课件,引导幼儿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蜜蜂图片。  提问:请你们仔细看看蜜蜂,它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你知道它生活在什么地方?(蜂巢)爱吃什么吗?(花粉和花蜜)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蜻蜓图片。  提问:蜻蜓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幼虫生活在水里,成虫后夜里在树枝上休息)爱吃什么吗?(蚊子、飞蛾、苍蝇等小虫)  3、出示更多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昆虫的图片,请你们仔细看看,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生活在哪里?吃什么?  4、观看课件。  小结:原来昆虫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昆虫的身体都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昆虫的胸部长着三对脚,大多数昆虫背上都一般长着一对或两对翅膀;昆虫腹部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的内脏,是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昆虫在成长过程中在外型上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成为成虫。  三、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幼儿辨认昆虫,能正确辨别出昆虫。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昆虫有哪些特征,老师想要考考你们。请你们来看看,这些图中,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为什么?  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并与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及其原因。  总结:昆虫是一个大家族。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其他的昆虫,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还有哪些昆虫,再和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没看懂什么意思?

教案看一看怎么导入合适

4,幼儿园小班可可和果果的环境创设

设计思路:主题开展己半月有余,陆续地孩子们对秋季的水果有了一定了解:名称、颜色、味道等。虽然这次集体活动的目标在于尝试按数取物,偏数活动,但整个活动旨在整合幼儿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数内容有一定挑战。因此在预设活动时,一直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帮助启发幼儿思维。整个活动,从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出发,到有规定数量的取物,到最后的按任务卡的取物,环节上一层递一层,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挑战较大,特别是最后一环节,必须能看懂任务卡的前提下进行取水果,其中包括了水果的品种、数量的要求,这与孩子的前期经验也是分不开的。从幼儿年龄特点考虑,小班的数活动在有情境的故事中展开会更乐于接受,因此我创设了小兔作客这样一个情境,旨在让幼儿能主动地去招待客人的过程中渗透数内容,不致于太枯燥,也是一个情感的体验。活动目标:1、在送水果的过程中,尝试按数取物。 2、感受分享水果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水果(桔子、苹果、梨)若干、水果单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1、兔宝宝今天要来我们班作客啦,我们用什么好吃来招待小兔呢?(好吃的水果、糖果、巧克力……)2、呀,我们有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就为兔宝宝准备一些水果吧。二、分果果(一)挑果果(准备一只兔子和老师桌上放一只大篮子)1、请你在果篮里选一样你最喜欢水果送给小兔。提示:我送给小兔一只红红的苹果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果篮里有几只苹果?几只橘子?几只生梨?(一边数一边出示数字卡片)小结:水果有酸酸的、甜甜的、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二)果果装篮1、兔奶奶生病了,小兔子要回家了,我们给生病的兔奶奶送什么呢?2、请你为兔奶奶来挑选4只新鲜的水果,放进你的小果篮。(幼儿操作,幼儿交流:我给兔奶奶送去了X只XX和X只XX)兔奶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请你向兔奶奶介绍你送给他的水果。提醒幼儿把水果送进兔奶奶的果篮。小结:兔奶奶吃了我们送他的水果,身体很快就好起来了,身体棒棒的。三、送果果1、兔奶奶说你们送了这么多的水果,我吃不完,要和大家一起分享。1)(出示水果清单)看,这是兔奶奶帮我们配好的水果单。交流:图示、点子卡、数字。2)幼儿操作,根据任务卡装果篮。 提醒:幼儿将装好的果篮送给好朋友或客人老师。四、吃果果兔妈妈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有礼貌,送来了一盆桔子,先洗洗手,我们一起分享吧。
活动目标:1、探索正确、快速点数3和5的方法。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分果果。活动准备:1、塑料袋、彩色糖(可用彩色积木或玩具代替)2、写有数字“3”、“4”、“5”、“6”的卡片,幼儿数学用 用书《水果盘》,胶棒。3、场景布置(每张桌子边摆放3~~6张椅子)活动重点:探索正确、快速点数3和5的方法。活动难点: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分果果。活动过程:1、请幼儿自己找座位请幼儿自己找座位,坐好后,数数这张桌子边坐了几个人。2、请幼儿帮忙装糖:请幼儿在塑料袋中装3粒糖,说说自己是怎样数的。请幼儿在塑料袋中装5粒糖,并请装得快的幼儿介绍方法。请每位幼儿拿一张卡片,贴到塑料袋上,按照卡片上的数字装入相应数量的糖,并互相检查。随意抓一把“什锦糖”,请幼儿按颜色、大小分类数数。请幼儿把装好的糖送给相应那桌的客人,如5粒糖送到5个客人的桌上。3、师生共同总结正确、快速数数的方法。4、请幼儿装水果:出示幼儿数学用书《水果盘》,提出操作要求:——“你们要是把水果装入盘中,选择任意一个格子放水果,但每个格子只能放一个水果。”请幼儿把水果送给每一桌的客人。——“想想水果够分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如果有多余,多多少?”5、请幼儿交流分水果的方法,教师进行归纳提炼。

5,100ml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

100ml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在一定温度下,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科学知识 :1、经历实验,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温度下,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2、知道100毫升水在常温下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科学探究:1、学生能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做到有效探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2、激发思考,关注细节,在实验的设计、操作中做到规范,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溶解实验过程中带来的乐趣,感悟合作、交流的价值。2、实验操作中,注重科学事实,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教学重点:实验的设计、完善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难点:实验中的规范操作、思维严密性的培养教学准备:一碗食盐、1根筷子、1个小勺、1个盛若干水的烧杯、1个盛100ml水的烧杯、1个塑料盘、1块抹布、1张设计纸教学过程:一、观察描述,铺垫方法1、谈话导入 ,老师引领大家看准备的材料。2、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讨论:对材料中食盐的认识?(食盐的样子?:把盐放进水中会怎样?得出“溶解”概念)3、学生实验:①在一杯盛有水的玻璃中加入一勺盐,探究盐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各小组杯中的水量不尽相同,)②学生利用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③引导观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④问: 搅拌后,为什么食盐有的“全部溶解”,“有的不完全溶解”?⑤小组讨论,分析原因。(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描述,发现把食盐加到水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全部溶解和不完全溶解,从而认识到水溶解食盐的本领是有限的。再者是通过交流,熟练判断出食盐是否溶解的前提条件是“长时间搅拌”,为下一环节实验的设计和展开做好方法上的铺垫。)⑥问:同样是加一勺盐,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情况?⑦启发思考,确立在相同水量(100毫升)的情况,探究水溶解食盐的多少?⑨利用天平称解决重量单位“克”的测量。(意图:把学生物目光和思维聚焦到水量上,使学生意识到水量多少影响食盐的溶解本领,要进行研究,必须固定水量,从而引出课题。从“克”引出“天平称”,是为学生接下来的方案设计提供可有效利用的材料。)二、思考方法,设计过程1、问: 如何设计探究活动的方案?(把怎么做的,怎么称,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下来。)。2、 生讨论,师巡视,参与一些小组的设计。3、交流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亮点。教师作为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激发学生思维,发散操作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寻求更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教师可以设计好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做好课件,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当然也许会有学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可以将这三个实验呈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第一种实验方法:食盐减少法即先把装有食盐的杯子或袋子称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再称一称杯子或袋子里还剩多少食盐,通过相减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食盐了。第二种实验方法:平勺定量法。即用小药勺盛一勺盐,用牙签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食盐质量,加多少勺食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食盐了。第三种实验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称量每小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食盐,加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教师这儿称量出溶液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是b-a克。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比较,然后询问学生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询问学生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1)、实验操作要规范。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2)、溶解后再加,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3)、逐步完善表格的填写。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第 小组研究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需要准备的物品:研究方法、步骤:研究结果:100毫升水能溶解( )克食盐。三、分组实验,收集数据1、 生完善各自的方案后实验.(组内合作,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2、 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教师可做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加入学生探究的行列。这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探究,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体验探究乐趣,突出教学重点。)3、汇报结果,收集数据,形成统计表。四、分析反思,提升思维1、利用统计表,分析数据。(1)、发现不同,分析误差。(让数据相差较大的小组说出操作过程,大家共同分析存在的原因。)(2)、数据较接近的小组作经验交流。2、师启发思维的深度:问:a、每次加盐你规范吗?是否做到全溶后再加?先多后少了吗?(水中有盐数据也会增大)b、你们觉得每组得出的数据就一定精确吗?c、盐撒到外面了,用这种方法称出来的数据就有可能怎样?(平均值会偏大)(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实验的数据及误差进行分析、反思,浅层次看,学生是操作层面进行的分析,促进操作的进一步规范、细致,深层次看,学生在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使思维的尝试得以发展。)六、课内小结,课外延伸通过研究,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0多克食盐,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能溶解的食盐的量是一定的。那么100毫升水约能溶解多少克糖,多少克味精……课后,同学们可做一做再交流。

6,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

1. 有效设置不同场景的“游戏情境”当孩子对测量表示出关注,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一般来说都有过利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经验,也就是接触过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平时也会说到1尺、1米、1寸之类的长度,但对于到底多长有很多孩子也不清楚。所以我借助《一寸虫》这本绘本,根据我的教学需要进行了三个场景的画面设置,第一个场景是一寸虫和知更鸟的画面,主要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测量知更鸟的尾巴长度,在交流基础上感受新的测量方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第二个场景是一寸虫和巨嘴鸟、蜂鸟、苍鹭的画面,主要是引导幼儿用新方法测量它们某一部位的长度。第三个场景是一寸虫和夜莺的画面,主要是启发幼儿发散思考“声音”的测量方法,结合故事内容,让幼儿感受到一寸虫的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设置三个不同的场景,不仅使幼儿轻松感受到文学作品的主要情节,而且把我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渗透进去,给了幼儿思维的空间,巧妙地引发幼儿主动参与测量学习活动,积累初步的长度概念。2. 巧妙设置特定对象的“游戏情境”特定对象主要是借助幼儿感兴趣的卡通角色或幼儿喜欢的事物形象,引起幼儿对这个特定对象所面对或蕴含的“数问题”产生兴趣。例如,大班集体数学活动《看图列算式》,我主要创设了“蓝精灵乐园”的情境,借助乐园中事物的数量变化,引导幼儿看图描述事物变化情节、数量关系、正确提问,在此基础上列出算式。对幼儿来说不仅需要正确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敏锐发现数量的变化关系,并根据这个变化关系推理“问题”和列出“算式”,应该说这样的“思维活动”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很有挑战。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中的“聚光灯”进行“透视”,随着聚光灯的移动逐一透视“蓝精灵乐园”中的角色数量,如:4个蓝妹妹、2个蓝弟弟、5只小鸟等。每次移动只透视一组数群,这也遵循了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把需要关注的事物数群显露出来,不会干扰幼儿对数量的判断,使幼儿更好地保持了有意注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目测特定对象的原始数量,然后再逐一透视角色变化的数量。使用“聚光灯”技术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移动、旋转、调整大小,改变透明度及颜色等属性,让聚光灯变成你想要的或者孩子们感兴趣的形状。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不仅让孩子体验到了看图说数量的有趣,而且可以有效完成预定的目标,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信心。二、“探索操作”中的互补策略《纲要》解读中提到:儿童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数学认识发生与发展的基础。但在实践幼儿园集体数学活动过程中,就会发现,有些真实的问题情景,尤其是在农村,不可能照搬到课堂让幼儿探索操作,信息技术的出现刚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如集体数学活动《蜘蛛和糖果店》,主要数学认知点就是在欣赏故事内容过程中观察、比较客人买糖的记录单,大胆推理与预测客人需要购买的糖果,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我借助信息技术展现了糖果店的场景以及每位客人买糖的记录单,配有蜘蛛、营业员、客人的对话录音,让幼儿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买糖记录单,从而帮助故事中蜘蛛解决一个个新问题,最后成功统计出一周销售记录单,找出最受客人喜欢的糖果。整个活动虽然都是在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需要大量的思维活动,但是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呈现了完美的情景,幼儿不仅能主动探索操作,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在这样愉快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三、“交流碰撞”中的显示策略幼儿一般在探究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但由于幼儿个体之间的一些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感受、体验、发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幼儿的操作结果或想法进行有效呈现,来分享交流和相互碰撞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特征,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首先,“分享型经验”给予验证显示。如在集体数学活动《找规律》中,在幼儿“经历”两种特征材料进行有规律的项链串接后,我创设了交流环节。当幼儿说到某一种方法时,我就点击课件显示相应方法的项链,并出现相应的符号(AB、AAB、AABB……),让感性的画面与抽象的符号相结合,呈现不同的规律方法,在这样的分享交流中帮助幼儿更好地积累相关数学经验,体验到了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价值之一的表述。其次,“争辩型经验”给予梳理显示。例如在集体数学活动《6的组成》中,我运用两种颜色的阿尔卑斯奶糖,让幼儿装一盒,要求除了正好6颗糖,还有两种糖都需要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探索两种口味的糖组合6的不同方法。争辩之一结果:“到底有几种方法呢?”有的幼儿说3种、有的说4种、有的说5种等。运用信息技术,按一定顺序有效显示两种口味的6颗糖画面,每种方法的旁边用数字记录(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帮助幼儿很好地梳理了互补规律下的6组成。争辩之二结果:“到底怎么装又省力又不漏掉任何一种方法呢?”经过探索、观察、思考,发现了互补规律的方法除外还可以用交换规律的方法装糖果,同样运用信息技术显示交换规律的装糖画面和数字记录(1和5、5和1,2和4、4和2,3和3)。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显示设置帮助幼儿解决了争辩,并很好地概括了6分成两份的5种不同探索和思维结果。《纲要》中强调了:学习数学必须包含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它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二)讲授新课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四)归纳小结(五)作业安排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7,小班分糖果复习4和5数学教案

目标:1、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与物体的数量关系。2、能够积极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准备:1、 数字4、5的数卡各一张2、 实物图片若干、胸卡、点卡分别4、5的数量过程:一、出示数卡,引导幼儿说说卡片上是数字几?(由于本班幼儿对数字4、5的字形有一定的了解,此环节的设计帮助幼儿复习认识4、5数字)二、学习按数字匹配实物(1)、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片,说说那些实物的数量为4,哪些数字数量为5。(2)、出示4、5的数卡,引导幼儿根据数字进行匹配点条,画竖线等。(3)、教师小结:有几个实物可以用数字进行表示,数字几表示有几个实物(图片)(此环节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方式进行感知数量,从而真正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三、游戏:找朋友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自己胸前的卡片,为自己找到好朋友,找到好朋友两人站在一起。(此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地学习氛围,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知识。)四、评价活动引导幼儿相互检查朋友是不是找正确。延伸活动区域学习(1)、小猫钓鱼 (2)、拼龙反思:由于中班幼儿对学习5以内的数字的认识掌握较好,活动开始部分出示数字直接的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复习相应的数字,数字出示后幼儿很快说出4和5。在学习按数字匹配实物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层层递近的方式首先让幼儿从图中找出实物数出的数量,再用找数字的方式进行对应。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数字与物体的数量进行匹配,达到了活动的第一点目标。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我出示数卡让幼儿进行匹配点条、画竖线这一环节进行的有些乱,如果放在延伸活动中可能避免上课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等待的现象。整个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实施,幼儿兴趣浓烈,尤其体现在找朋友这一环节,幼儿通过观看自己胸前的数字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幼儿找到的好朋友分别为:数字和相应的数字、数字与实物相等的数量,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本节活动的内容。小百科:4,数字是3与5之间的自然数,也是正整数、偶数、有理数、实数。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自备红、黄、绿、蓝四色托盘一个,盘中分别装有数量为10颗(红盘)、15颗(黄盘)、20颗(绿盘)、30颗(蓝盘)的同种糖果;表示10颗糖果的标记卡1张;记录单;水彩笔1套。  学具:铅笔人手1支;第一、二组人手1册幼儿用书(第25页);第三、四组人手1串数量为15-20的串珠,记录单;第五、六组人手1盘数量为25-30颗的蚕豆,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估的准”。  教师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四盘糖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红盘里有多少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数字、数的)谁能依据红盘里所装糖果的数量,估计出黄盘、绿盘和蓝盘中各装有多少颗糖果呢?  请一名幼儿说出自己估计的各盘糖果数。  教师出示记录单并提问。  师:**小朋友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你们认为应该记录在记录单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标记和空格,以帮助幼儿明确估数记录的相应位置——即“黄、绿、蓝三色托盘标记”下面、“眼睛观察标记”后面的三个空格里面)  教师将该名幼儿的估数记录下来。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可请多名幼儿回答,及时记录幼儿的估数,如遇相同的数目则可不记)  师幼讨论: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更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数一数)  教师先后请3名幼儿上来,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实际数目,并将正确答案记录在记录单第三行“动手数标记”后面空格的对应位置。(幼儿在数糖果时,教师应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幼儿采用的不同计数策略)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对比估数与(jy幼儿教育   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对估数正确或最接近的幼儿给予鼓励)  二、幼儿分组操作游戏。  师:哇,看来我们大三班对估数掌握的特别好,那么我要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1)串珠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串珠上有多少颗珠子,请在记录单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串珠实际有多少颗,想想一串珠子应该怎么样数?从哪儿开始数?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数、不漏数?数好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2)蚕豆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蚕豆,请在记录单的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实际有多少颗蚕豆,想想可以用哪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快,数完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的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3)糖果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的活动,要求是根据左边每只糖袋里有的10颗糖,估计一下右边每只糖袋里各装了多少颗糖,并在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上打“〇”表示;再数一数实际装有多少,如果答案一致就为自己画个“√“。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分组操作游戏的记录单。  师幼共同观察其估算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是否正确,并运用幼儿提出的各种数数方法进行集体验证,如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三个三个数的方法,五个五个数的方法,让幼儿感受按计数的快捷;最后对其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是否接近或一致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    当学习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时,教育目标就变成幼儿游戏的意愿。此活动正是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创设“分糖果”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以角色身份轻松、自然地完成各项操作。    【活动目标】    数学是“科学之母”,学习数学需要的是数学思考与沟通。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学的概念,就是体验数学的趣味。幼儿的数学学习,主要注重于学习一种思考、一种方法、一种游戏、一种兴趣、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小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我班幼儿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按颜色分类及5以内点数;给数字1~5排序。    2、5以内数量点卡与实物、数字卡片的匹配练习。 【活动重难点】    通常,数学活动中桌面操作活动比较多,孩子彼此之间www.jy135.com很少有合作的机会。本活动跳出了这种形式,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直觉行动学习,将个体的思考、学习放在集体游戏中加以印证、分享、调整。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认识各种颜色,会按颜色分类,认识点卡,小旗标记    (二)课堂准备:    1.幼儿分组参加游戏,每五名幼儿为小组。    2.每组配备五张颜色一样的小动物,上面分别画有点子1~5个,另设两个小盒。    3.每组配备相应的食物糖果或图片糖果,数字卡片1~5套;排序用的小旗标记;    4.地板上画有不同颜色的大圆形――“小动物家”(能站下五个小朋友)。    (三)幼儿准备:课前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师准备中的1)    【活动过程】    1、按颜色分类及点数,玩“找朋友”的游戏。    师:(小动物分散在地上)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出去找好朋友玩游戏吧,请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放进同样颜色的“家”里,宝宝坐到“家”里。请幼儿找到相应颜色的圆圈坐好,教师请幼儿点数每组有多少人,多少小动物。    2、按动物上面的点子数匹配相应的糖果。    师:能干的宝宝都找到了好朋友,我们请他们一起来分享糖果吧!动物上有几个点子,我们就请他们吃多少糖果。    教师为每组提供糖果,宝宝按各自动物上的点子数,取同样数量的糖果,点卡与实物卡对应,要求将实物放在动物卡下面的盒子里。    3、按点子数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文章TAG:种糖果教案怎么导入糖果教案怎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