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结 > 年终总结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小学数学的教案怎么写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小学数学的教案怎么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21 13:19:47 编辑:八论文 手机版

1,小学数学的教案怎么写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教案- [免费开放快速下载] http://www.csok.net/sort/353_1.htm 不知是否满足需求

小学数学的教案怎么写

2,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以我的经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写的好的话,你首先要多看教材,粗看看教材里没什么内容,但是确实得好好研读。接下来网上看看好的教学设计,模仿一下。
我认为: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参,然后找到教学设计的模板,这样就可以了
大致和教案差不多,搜一下看看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注意环节等等
依据课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
以我的经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写的好的话,你首先要多看教材,粗看看教材里没什么内容,但是确实得好好研读。接下来网上看看好的教学设计,模仿一下。最后多看看视频,集众家所长,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3,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问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可以分为三栏左面重要概念,定理等,一般一节课内不涂擦的(占总长度的四分之一)。中间实际空间是整个黑板的一半,写教师板演的例题,学生上黑板书写的问题(占总长度的二分之一)。右面开始复习用,中间运算用,可以反复擦涂,最后可以写总结和作业(占总长度的四分之一)。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问

4,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

一.教学内容:(这一节课所讲的内容)二.教学目标:(就是这节课讲完后你要达到的目的,列:让学生熟练掌握(.... )能根据(...)来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一般是本节课的概念性知识) 难点:(一般是本节课根据概念性知识来解决问题之类)四:教学过程:(这一部分要分细一点) 1.创设情景,课堂导入:(方法自己选择或设计) 2.进入新课(或复习课) 3.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4.课堂小结. 5.随堂练习. 6.总结. 五.作业安排.
写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呀
这个也十分的好写,买上一本辅助书,把重要的知识点抄上去。开头写一些上节课的复习知识,末尾再总结一下就ok了。其中有些东西需自己语言组织,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以自己创新,毕竟教案是活东西,怎么写都行。谢谢采纳!!!

5,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

原发布者:罗娜教案说明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2)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3)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说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情感与态度:(1)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教学诊断分析1.在学习有关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时候,学生常常将角平分线理解成角的对称轴,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了特别强调;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与撰写说明(一)教学设计可考虑的几个要素1、教育思想与教学设计的理念 2、教材钻研(纵探与横析) 3、学情分析与课堂实施策略4、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与突破 5、多媒体辅助的有效性选择 6、目标设定与达成预测7、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阐释 8、启合承接的精要陈述 9、教法探索与学法指导教学设计与撰写说明10、师生教学的互动策略 11、课堂思维流向预测与对策 12、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强化13、知识延伸与拓展 14、板书提示与课件讲义 15、设计体会或教学反思 上述15个要素切忌面面俱到,根据学生、教师、学科等具体情况有所侧重,重在特色呈现与教学创新。(二)教学设计可参考的流程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与定位在教案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应成为教案设计的主线。设计时要考虑为什么是重点、难点,要考虑如何去强调重点、突破难点、阐释疑点,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手段去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案设计的可能流程:(因电脑硬件有问题,附图发不上来,只能放在照片栏目中了)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6,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的认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学生掌握好这两部分计算,就为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打下良好基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也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继续学习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过解答所学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解答的技能和习惯。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二、 学情分析: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学生虽然学过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开始学习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仍然有一些困难。在学习用两位数乘时,对于乘的顺序,每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往往弄不清。在学习用两位数除时,要较快地试出准确的商,以及除的方法,也比用一位数除难掌握。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教学用两位数乘、除的乘、除法中,分别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抽象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等。这些数量关系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一些数量关系,不仅加深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把学生解应用题过程中的思维水平提高了一步。三、 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积在万以内)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在万以内),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相应的除法,一个因数和除法是和整十数的乘、除法。3、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4、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并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两步应用题。四、 教学措施: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4、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5、适当分布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订正。6、分单元、分阶段验收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另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最简捷的数学方法描述班级中一名同学的位置,然后把同学们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第3组、第2个”描述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的.此时教师指出,其实这名同学的位置还可以用(3,2)来表示,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数对”.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学生,请这个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教育家的目标分类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7,小学数学教师招聘教学设计该怎么写

1、教材知识的设计;2、把现实生活融入到教学工作中;3、讲课结束总结并提问学生。
应聘教学您好,看到这则广告是我们 XXXX学校 的荣幸,本校需要应聘一些数学教学的新的理念想法。所以,如果您有较好的教学理念请和 XXX老师 (电话号码)联系 XXXX年XX月XX日 XXXX学校(愿意选的话,最好使用红底黄字白标题,恩,还不知道有没有偏题)
课 题 摆一摆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 √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实问题。 √ √ √ √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初步体会解 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媒体 小黑板、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 1、认真做题,并抢答2、认真倾听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这两快草地认真思考,进入新课1、回忆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生根据实际进行选择生对小正方形进行估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2、生说:不能。1、口算 ①30×16 ②99×10 ③76×14 ④41×13 ⑤1m=( )cm ⑥25m=( )dm ⑦200dm=( )m 2、猴哥哥和猴弟弟绿化草地,为了谁的面积多而争吵起来。同学们, 你能做一个公正的裁判,为他俩决出胜负吗?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 形。(8dm×3dm和6dm×4dm) 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同学们已经会用 数方格的方法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 的图形的面积,你会感到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求面积 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二、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引导学生估计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1)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几个面积单位,在头脑中再次建立 表象。 (2)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哪个面积单位进行估计最合适。 (3)学生独立对小正方形进行估计,然后将估计的结果在小组内交 流。 2、摆一摆,填一填。 (1)你能很快比较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大小吗?学生说出结果 后,想一想:估算它们的面积。有没有办法能准确地知道它们的大小呢? (2)动手操作: 生答:1平方厘米小组合作,用小正方形量一量三个图形的面积。生分别说一说。生1汇报:沿着长边摆一排,再沿着宽边摆一排,就可以知道它的面积了。生2:我用直尺分别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有几厘米就师有几个小正方形组成,它的面积页就知道了。其他学生用这种测量的方法试一试可不可行。然后再用其他方法来验证。验证后并再小组内交流结果。生说一说计算长方形的面a每人手上都有一些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b四人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量一量这三个图形的面积。 c学生动手操作。并把自己量的结果填在方格中。 (3)反馈交流,形成猜想。 师:你实际测量出来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到的呢?重点选择一个长方形来汇报。 师:这样摆,你怎么知道卡片的面积呢? 师:他为什么不摆满,你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吗?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用尺能直接量出面积吗?我知道尺是用来量长度的,我们一 起来听他介绍一下。 师:他的方法你们听懂了吗?谁能再解释一下。 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长和宽,然后乘一下计算出卡 片的面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答案和用小正方形摆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看来用长乘以宽计算这张卡片的面积是可以的,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的长方 形是否也适用呢?我们来试一试。 (4)举例验证,探索方法 师: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长方形试一试,为了计算方便可以画一个长 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 师: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测量计算面积,再用其他方法验证一下, 把有关数据记录下来。 师: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得到的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并选一名 代表发言。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研究结果,并举个例子来说明是怎么验证 的? (5)小结并得出计算公式 师:通过刚才几个长方形面积的测量验证,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是正 确的。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说一说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教学心得 (6)试一试。 积条件。生根据教师引导,以及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一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回到课文的开始部分,用自己推出的面积公式,来算一算。集体订正认真做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认真做题集体订正师生自由总结生自由说①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先估计一下它的面积。然后用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②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三、实践运用 1、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一下猴哥哥和猴弟弟绿化的草地的 面积,你们能用所学知识重新解答吗? 已知猴哥哥绿化的草地长8分米、宽3分米,猴弟弟绿化的草地长 6分米、宽4米,下面开始计算。 2、完成46页“练一练”第1题。 3、完成46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能够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 应该注意强调不能丢掉面积单位。 4、一个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5米,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5、完成49页“练一练”第2题。 四、总结评价 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利用我们这节课的知识,你能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呢? 五、板书设计 摆一摆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心得
(1)、S1=1/2*(1-1/3)=1/3S2=1/2*(1-1/3)+1/2*(1/3-1/5)=1/2*(1-1/3+1/3-1/5)=1/2*4/5=2/5S3=1/2*(1-1/3+1/3-1/5+1/5-1/7)=1/2*(1-1/7)=3/7(2)Sn=1/2*[1-1/3+1/3-1/5+1/5-1/7+……+1/(2n-1)-1/(2n+1)]=1/2*[1-1/(2n+1)]=n/(2n+1)证明:因为:1/(1*3)=1/2*(1-1/3) 1/(3*5)=1/2*(1/3-1/5) 1/(5*7)=1/2*(1/5-1/7) ……………………………………所以:1/[(2n-1)*1/(2n+1)]=1/2*[1/(2n-1)-1/(2n+1)]故:Sn=1/2*[1-1/3+1/3-1/5+1/5-1/7+……+1/(2n-1)-1/(2n+1)]=1/2*[1-1/(2n+1)]=n/(2n+1)
文章TAG: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小学小学数学数学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